颱風、梅雨季家裡潮濕發霉,家裡那些是黴菌最愛的4大死角?

「每次雨季那一個禮拜,再打開就有一股悶臭味!」
「廚房的磁磚縫好像就有點黑黑的,發現根本是裡面都霉了……」
「奇怪耶,最近我房間地毯怎麼踩起來濕濕的?」
 
以上這些都是客戶的心聲

為什麼應該特別注意「濕度」?

最近南部地區,尤其是高雄、台南這邊,最近降雨機率提高,5、6月梅雨季、6、7月颱風季,室內濕度很容易飆破75%,
對我們來說或許只是衣服難乾、房間悶濕,但對黴菌來說,這卻是最完美的生長環境。
黴菌是空氣中的一種常見過敏原,它的孢子小至僅約 0.005 公厘,肉眼根本無法看見,卻能輕易隨風飄入家中,
只要遇上濕度過高的環境,就會快速繁殖,導致室內發霉、產生異味,甚至引發呼吸道過敏、打噴嚏、流鼻水等症狀,
尤其對家中有長輩、孩童或免疫力較弱者來說,更應特別留意黴菌所帶來的健康影響,隨時保持室內乾燥才是關鍵。

黴菌最容易藏在哪裡?

這5大死角請立刻檢查

很多人一想到除濕,就會直覺放除濕機、撒除濕包,但真正的關鍵,是要找出水氣藏在哪裡、從哪裡滲出來
博登幫大家整理出家中最容易被忽略的 4 個高風險區域,一起來自我檢查一下:

❶ 浴室天花板

浴室是家中最潮濕的空間之一,但許多人清理地板、牆角、抽風機都很勤,卻常常忽略了最上方的「天花板」,
洗澡後天花板會殘留水珠,黴菌孢子就會附著在水滴周圍,並慢慢往下擴散,最後造成整間浴室都濕氣難消、黴味重重。
建議做法:
  • 洗澡後使用 T 字型刮水器清除天花板水珠
  • 延長抽風機運轉時間,確保濕氣排出
  • 浴簾建議定期更換或使用易清潔材質

❷ 地毯

夏天吹冷氣後,冷空氣會往下沉,導致地面濕度比其他區域更高,若長期鋪設地毯或厚地墊,濕氣容易被纖維吸收、悶住不散,成為黴菌最佳溫床。
建議做法:
  • 地毯每週定期曬太陽+拍打
  • 避免在濕氣重的空間(如窗邊、地下室)長期鋪設
  • 建議使用短毛、易清洗款式

颱風、梅雨季家裡潮濕發霉,家裡那些是黴菌最愛的4大死角? 延伸閱讀__櫥櫃防潮小撇步!梅雨季也不用怕!4種天然環保防霉方法

❸ 洗衣機洗衣槽

洗衣槽是黴菌最容易藏身的地方之一,若內部長期潮濕,又未定期清洗,反而會讓洗過的衣物沾染黴菌,進一步引發皮膚過敏、異味問題。
建議做法:
  • 每兩個月徹底清洗洗衣槽一次
  • 不鏽鋼槽可使用市售洗槽劑,塑膠槽可使用稀釋漂白劑
  • 每次洗完衣物後,記得打開蓋子保持通風

❹ 冷氣機濾網

不少人以為開冷氣可以除濕,但若冷氣濾網未定期清潔,濕氣與灰塵結合反而會讓黴菌附著其中,開冷氣的同時也把黴菌吹得滿屋子。
 建議做法:
  • 每月清洗一次濾網(用中性清潔劑清洗並晾乾)
  • 若有異味,可能表示內部發霉,建議請專業清洗
  • 定期檢查冷氣排水是否順暢,避免水氣回流

❺ 水槽邊緣與瓷磚縫

很多人會在廚房流理台下方放置吸水墊或抹布,但你可能沒注意到:
其實最容易發霉的地方,是水槽與檯面交接的邊緣縫隙。
這些細縫若未密實處理,洗菜、洗碗時濺起的水就會滲入縫中,長期下來造成黴菌、黑斑、甚至水痕殘留,而且清潔也非常困難。
我們在過去實務中發現,這類「水槽發霉」的文章點閱率非常高,顯示這是許多屋主的痛點。
博登的解法是使用一種名為「琺瑯膠」的防霉密封工法,與一般矽利康不同,它除了防水密合外,還具有較高的抗菌與耐久性,長期使用下來也不易發黑、發霉。
目前我們使用琺瑯膠處理的水槽接縫區域,客戶普遍回饋「好清潔」、「沒發霉」,是我們近年來在流理台施工中非常重要的細節強化。

怎麼知道家裡的濕度超標了?

除了看得見的霉斑、黑點,其實還有幾個日常徵兆可以當作參考:
  • 室內濕度超過 65% 時,黴菌就會進入繁殖期
  • 牆面、窗戶出現「珠簾狀水霧」
  • 木門/木窗膨脹變難開,表示空氣中含水量升高
家中若開始有「潮味」、「衣服久曬不乾」等狀況,就該注意了!
建議家中裝設一台濕度計,能即時掌握空氣狀況,比起靠感覺更準確
這篇文章幫你整理「家中發霉的前兆 + 4 大死角」,也加入了我們實務經驗中最常見的真實案例,

歡迎收藏、轉傳給家人朋友一起檢查家中死角!

1、做廚具不可不知道的祕密

2、多數人做廚具常見的錯誤

3、如何打造適合你的強大又好用的廚房

我們也想多認識一下你們,留言讓我們知道關於你們的事

加入好友
error: 網站內容版權保護中
Scroll to Top